在复杂的工业生态系统中,大宗商品贸易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桥梁角色,他们连接着供应端与需求端,确保市场流通顺畅。而贸易商的资金流动性,则是维持下游制造业物资稳定供应的关键因素。
据统计,至2024年底,上海期货交易所的综合业务平台已成功处理超过446笔线上质押业务,融资总额突破52亿元大关,平均每笔融资超过1100万元。这些受惠企业中,有70%来自产业链上下游,其中贸易企业多为民营企业,部分更是小微企业。质押利率紧贴各阶段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,有效缓解了大宗商品行业融资难、融资贵的困境。
大宗商品贸易商,尤其是中小企业,往往因轻资产运营而缺乏足够的抵押物,难以从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获得足够的贷款支持。一旦销售受阻,资金流动性便可能大幅下降,进而威胁企业的生存。
为解决这一难题,期货市场展开了积极的探索。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的标准仓单质押业务,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创新。该业务自上线以来,逐步拓展至延伸仓单质押、保税仓单质押,为实体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,赢得了企业、银行、海关等多方的好评。
山东,作为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贸易集散地,其重要性不言而喻。青岛全美橡胶轮胎有限公司,一家深耕橡胶贸易近20年的企业,其董事长王沛便讲述了公司在融资过程中遇到的挑战。橡胶贸易商常面临采购与销售时间不匹配的问题,为确保库存稳定并满足下游轮胎厂的需求,公司需常年保持大量橡胶库存,但这无疑会占用大量资金。同时,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,公司还需在期货市场进行套期保值交易,进一步增加了资金压力。
大型轮胎厂强大的议价能力往往导致贸易商需要垫资,如一次销售2000吨至3000吨橡胶,可能需要垫资4000万元至5000万元,从而产生巨大的融资需求。然而,保税货物等入库货物并不被银行视为有效的抵押物,使得融资难题愈发突出。
标准仓单,作为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签发的提取商品的凭证,其生成、转让、冻结、注销等流程均了更多的采购和扩大业务规模的资金,还能降低企业的资金成本。
除了标准仓单质押业务外,上期所还在积极探索保税仓单质押业务的便利性。保税仓单业务是推动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探索,涉及上期所的国际化期货品种,如20号胶、低硫燃料油等。随着近年来我国贸易体量的稳步增长,持有保税仓单的贸易企业也面临着强烈的融资需求。然而,传统保税仓单在国有银行的质押往往受限,企业只能选择外资银行进行抵押融资,导致融资成本高昂。
为解决这一问题,上期所于2024年10月25日正式上线了保税标准仓单质押业务。由于保税标准仓单具有保税货物的特殊性,上期所与各地海关部门进行了紧密沟通,确保了业务的顺利开展。目前,保税标准仓单的质押及解质押申请、仓库审核、海关审核、银行审核的全流程均可在上期所系统上完成,大幅简化了业务环节各参与方的操作流程。